去年下半年奢侈品开始复苏,很多高端商场在去年四季度有不小的增幅,奢侈品在国内市沉寂数年后,迎来增长的拐点,今年上半年市场形势愈发积极。iziRetail和诸多业内人士交流,对奢侈品市场的变化做了一些思考。
奢侈品的拐点:业绩攀升背后,是品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|iziRetail逸芮
逸芮公司有“iziRetail逸芮”、“iziRetail快报”两个公众号,推送内容侧重不同,文末有二维码,欢迎扫码关注。本文由iziRetail逸芮原创,如需转载,请事先联系。
今年8月,iziRetail盘点了40余个国际品牌上半年的销售表现(详情点击:40余个国际品牌2017半年度业绩分析),“涨涨涨”是主旋律。既使是一些全球表现不理想的品牌,在国内也有微涨。
奢侈品重要集团全球表现积极
奢侈品品牌在经历数年低迷、关店潮之后,终于开始积极回升。从三大奢侈品集团最近的财务报告,就可以说明这一点。
2017年上半年,LVMH集团总销售额达197.1亿欧元,同比增长14.7%。其中,时装皮具业务增长17.2%、珠宝手表业务增长14.2%。
2017年第三季度,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13.6%,至103.8亿欧元,高于分析师预期,其中时装皮具业务增幅13%、珠宝手表部门销售额增幅14%。
2017年上半年,集团营业收入72.96亿欧元,增长28.2%,旗下奢侈品部门(包括Gucci,Bottega Veneta,YSL等品牌)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.7%。
2017年第三季度,开云集团销售额同比上涨23.2%,至39.2亿欧元。其中,奢侈品部门同比上涨32.3%。
2017年4-8月期间,z历峰集团销售额增长10%,其中亚太地区销售同比增长22%。主要是由于包括中国大陆、香港在内的多数市场的双位数销售增长所推动。
从部门来看,珠宝首饰(Jewellery Maisons)增长16%,专业手表(Specialist Watchmakers)增长6%。
时装皮具&珠宝国内业绩喜人
我们把奢侈品分为时装皮具和珠宝手表两类来分析,时装、皮具、珠宝的表现都很理想,但手表品类则有所分化。
据我们了解,除了Gucci、LV在国内大受欢迎之外,今年上半年Fendi在国内有将近30%的同比增长、Loewe同比增长近50%。
当然,也有一些品牌表现的比较平稳,据了解,今年上半年Chanel 皮具时装业务有12%的增长,Hermes有15%的增长,Prada在大中华区有5.2%的增长。
由此可见,皮具时装类奢侈品整体呈业绩上涨态势,只是像Chanel、Prada这些相对保守的品牌,在这一波增长中表现比较平平。
品牌的珠宝和手表业务表现不同,珠宝业务整体呈大幅增长态势,而手表的不同价格带产品业绩差异比较大。
据了解,Cartier、Chaumet、Bvlgari这三个品牌的珠宝业务销售额,今年上半年在国内同比增长,分别达到35%、60%、70%。
手表类,2万元以内的入门款业绩增长明显,主要是年轻人购买增多;15万元以上的高端款业绩增长也不错。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,中档价格带的手表反而因为价格高但又不具保值、增值意义而少人问津。
从渠道方,即奢华高端商场,也可以明显看出奢侈品销售正在复苏。今年8月,iziRetail和摩根士丹利联合调研了国内重点商业项目业绩。
调研所涉及的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杭州等8家奢侈品定位的商场,今年第一季度商场销售业绩同比增幅都超过20%。
据各集团上半年财报披露,上海恒隆广场零售额涨幅29%、广州太古汇销售额涨幅30%、成都远洋太古里销售额涨幅47%。
是什么激活了国内奢侈品市场?奢侈品品牌做了哪此方面的转变、提升,才收获了业绩大幅增长?带着这些问题,我们与多位奢侈品品牌、高端商场管理者进行了交流。
由反腐导致的奢侈品业绩下滑,已经逐渐被经济发展带来的回升所抵消。现在,奢侈品主要是个人消费,同时,今年礼品馈赠也有所回暖,但不同于2015年之前,现在主要是朋友之间、企业之间的馈赠。
国民消费力提升
高就业率、收入增长、对未来经济的乐观预期、以及房价上涨(中国一线城市去年房价上涨了四分之一)等因素,都增强了大众的消费能力和意愿。
政府对投资房产、购买车辆(拍牌照难)的限制,让人们有机会把更多金钱用于日常吃喝玩乐购的消费。另外,对国际外汇的控制、出国消费及投资的限制,也促使消费留在国内。
价差缩小,消费回流
一方面,由于欧元升值,在法国、意大利等地购物没有以前那么划算;另一方面,奢侈品对国内及欧洲定价的调整,也促使国内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开始回流到国内。
大众消费升级
在持续的和平时代背景和经济发展过程中,大家都希望改善生活质量、追求美好生活。特别是有购买力的消费者,他们更愿意一步到位,直接消费奢侈品,享受有品质的生活。这也是快时尚不被看好的根本原因之一。
在新媒体时代,时尚博主、网红们不断地向大众灌输“给自己最好的”“宠爱自己”之类的消费观、向粉丝分享最新流行趋势、热卖品牌,也对大众的消费行为起到了很大的影响。
这一波奢侈品增长,可以被视为一个拐点,它不仅是单纯的业绩提升,更反映出品牌在产品、营销、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和转变。
以往礼品采购占了不小的比例,这些采购者相对于产品、服务等方面,反而更关心品牌够不够大、Logo明显与否。现在,顾客回归到普通大众之后,才到了考验品牌综合竞争力的时候。
顾客,顾客,顾客
奢侈品的顾客可以分为新顾客、老顾客两类,不同品牌的这新、老顾客对其业绩贡献的比例各有不同。比如:LV老顾客保有率比较高,而Cartier的销售额绝大部分都由新顾客贡献。
不过,多数奢侈品都会发现今年新客人占比明显提升,招募新顾客、年轻顾客对品牌而言非常重要。
开云集团CEO Francois Henri Pinault在9月25日接受《意大利晚邮报》采访时表示,今年Gucci全球销售额的56%来自35岁以下的消费者,Saint Laurent和Balenciaga全球销售额的65%来自35岁以下的消费者。
奢侈品的新顾客中不乏90后女孩,她们会花3千多元买一顶Balenciaga帽子,帽子并无独特设计,上面就只有logo。因为她们认同这个品牌,就愿意购买。
这些年轻的新顾客,他们购买产品的单价不会很高,会拉低整体的客单价水平,但他们又非常爽快、不太在意价格,看到什么喜欢的就买,有些甚至是选择分期付款的方式。
这已经超越了以往我们对于奢侈品、奢侈品顾客的认识,奢侈品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,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东西。
维护老顾客同样重要,比如:LV老顾客的回头率很高,市场规模越来越大,中国市场可以消化很多品牌的重要新款,如此,就更能把新款留在国内。VIP顾客会发现国外买不到的新款,反而在国内能看到货,这样也就把顾客留在了国内。
另外,我们也听到一些奢侈品品牌下功夫做好顾客维护、店内服务的案例,从中能够体会到品牌在服务顾客、深挖顾客潜力方面的努力。
产品设迎合年轻人喜好
一成不变的产品和服务无法吸引消费者,产品本身设计新颖、推出新概念,才更容易受获得青睐。今年,LV、Gucci、Dior贴近年轻消费者,产品设计上贴近涂鸦风、街头风等等,得到了年轻人的共鸣。
奢侈品和潮牌联乘合作,让自己也变得“有趣”,会让年轻消费者对其产品有购买兴趣,比如大获成功的LV Χ Supreme。连保守的Chanel也将和Pharrelll Williams,adidasOriginals推出联名款运动鞋。
Balenciaga年初模仿宜家推出购物袋,刚刚又和Crocs出联乘,虽然频频被说丑,可不并不影响它的超高热度。
数字化营销受年轻人追捧
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,品牌、产品信息可以快速、高效地,通过即时通讯工具、视频媒体等方式传达给消费者。消费者在各种碎片时间内,都在不断接受信息,这对于品牌市场营销而言是一个机会,也是一个挑战。
2016年,Burberry邀请吴亦凡做代言▼
今年Dior邀请流量小花赵丽颖做中国区品牌大使,虽然业内多有争议,但品牌传播度有明显提升,当日这条在新浪微博上的官宣博文转发量达10万+▼
从去年七夕情人节Dior在朋友圈卖包以来,奢侈品通过微信推广、和时尚自媒体合作,成了时髦的选择。
2017年2月3日,Givenchy与知名博主“包先生”合作,在品牌和“包先生”微信号上同时预售情人节特别款包包,80个,售价14900元。预售开始后的12个分钟内售罄,十分迅速。
对未来市场预期乐观
奢侈品有逐渐转变为大众消费品的趋势,比如,某奢侈品品牌包袋,在进入日本市场的十几年里,累计销售13亿个包,日本人口一共是1亿人,平均每个人买了个13个包(考虑到旅游客群消费,可能人均购买数值略低于13个)。
在国内,未来也极有可能像日本、香港一样,市场成熟之后,大家都希望拥有几件奢侈品,这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。
另外,随着中国市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的迅速改变、成长,会使品牌总部越来越重视中国消费者,在产品设计等各方面对中国消费者有所倾斜。
市场年轻化&多元化
如今90后慢慢成为了消费主力,未来奢侈品市场会越来越年轻,会有出现更多颠覆性的产品设计、营销创意。
既使70后、80后,他们也不同于我们的父辈,未来年龄上涨但还会继续追求年轻、时尚。未来会有更多奢侈品/国际精品进入国内市场,风格更多元化。
多元化渠道&谨慎拓展店铺
尽管业内人士都看好奢侈品在国内的发展,但是从一些品牌的市场拓展策略来看,并没有因为业绩复苏而产生非常积极的拓店计划,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提供单店销售、优化销售渠道上。
确实,现今信息的传播非常便捷、各大奢侈品品牌陆续进驻了自营或其他电商平台,未来的销售渠道将更加多元化,对实体店的追加的需求也就不再那么迫切。
往期文章:
欢迎扫码关注我们另一个公众号:iziRetail快报
及时获得更多零售商业动态
▼
欢迎扫描二维码添加iziRetail为微信好友
与我们进行更多互动
▼